配资炒股网选
图片系 AI 生成
8 月 6 日,安车检测(SZ:300572)易主尘埃落定,矽睿科技拟协议收购公司实控人贺宪宁所持公司 6.43% 股份,接着将所持上市公司剩余 13.57% 的表决权委托给矽睿科技行使,矽睿科技将持有公司 20% 表决权,从而成为控股股东,贺宪宁剩余股权的限售解禁后,矽睿科技完成收购达到持股 20%,为自身核心资产登陆资本市场铺平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收购与智元收购上纬新材(688585.SH)异曲同工,均为融资主体收购上市公司,未来反向吸并的路线:矽睿科技要实现上市,还需要上市公司收购母公司资产。
矽睿科技是一家 MEMS 传感器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但六轴 IMU 已经在无人机等热门领域放量,融资估值一度达到 60 亿元,两度筹备 IPO 未果,继续融资环境艰难,2024 年还曾剥离旗下磁传感业务回笼现金近 7 亿元,为本次收购做了提前准备。
或是由此,安车检测在停牌前一日已经大涨 11.87%,资金提前埋伏,由于矽睿科技还身披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多重热门概念,今日安车检测复牌继续 20cm 涨停。
另一方面,尚未盈利的矽睿科技业务高增长能否如期兑现,尚需市场谨慎验证,尤其赛道天花板有限,概念热度撑起的第一个涨停已经让公司股价在年内翻番,PE(ttm)超越龙头股纳芯微(300572.SZ),高估风险值得关注。
买壳方系上海 MEMS 公司,资金提前布局
公告显示,矽睿科技已经与安车检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贺宪宁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矽睿科技拟协议收购贺宪宁持有的 6.43% 公司股份(以下简称"第一期标的股份")。
图源:公司公告
另外,在第一期标的股份转让完成的前提下,贺宪宁拟将其持有的安车检测 13.57% 股份在该等股份解除限售后转让给矽睿科技,具体转让价格及权利义务安排以届时交易双方签署的第二期标的股份转让协议约定为准。
交易完成后,矽睿科技持股比例将达到 20%。
图源:WIND
另一方面,矽睿科技的上海国资背景浓厚,没有一个持股比例高于 10% 的大股东。其股东名单包括:上海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上海超越摩尔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上海云锋麒泰投资中心,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等。
图源:企查查
尤其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省属国企,已经投资运营矽睿科技近 13 年,各路资本也跟投近 5 年,本次"买壳"安车检测,显然筹划已久。
卖壳方安车检测业务承压,股价低迷,也契合其需求。在国家机动车检测政策放宽、新能源车冲击机动车市场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下,公司股价自 2015 年高点 79.63 元一路下行,2020 年后更连跌三年。
期间公司虽尝试向新能源车检测设施、充电设施等领域转型,但均未能扭转业绩颓势,以至于"业务和经营难以为继",到" 9.24 "前夕股价仅为 8.15 元。
同业上市公司 3 年两亏,前路仍有挑战
市场反应巨大的理由之一,在于矽睿科技对业务描述的吸睛程度:"产品包括多款 MEMS 传感器,如六轴 IMU、加速度计、环境传感器、组合传感器等,深度赋能智能汽车、先进制造、消费电子三大万亿级赛道,并前瞻布局智慧医疗、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
矽睿科技车载产品
长期以来,MEMS 压力传感器行业因高技术壁垒和复杂工艺被海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呈现 "寡头主导、本土弱势" 的格局,但近年来国产替代已步入进行时。
矽睿科技涉足面虽然广,但均是 MEMS 的传统优势应用领域:汽车行业是 MEMS 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销售额的 40% 以上。高端汽车通常配备 30-50 个 MEMS 传感器,其中 10 个左右为压力传感器,用于制动系统、轮胎监测、发动机管理等关键环节;
消费电子紧随其后,占比约 23%,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中的气压计、高度计,以及无人机的海拔监测均依赖其性能;医疗领域占比 17%,呼吸机、血压计等设备的精度高度依赖传感器稳定性,尤其是 OTC 助听器,已经成为其商业化的主要推动力。
这些板块均仍处于成长的阶段,能否真正作用于企业业绩中还有待时间考量。
随着车规级 MEMS 六轴 IMU 市场走向成熟,行业并购重组也在加速。10 天前(7 月 25 日),意法半导体宣布以 68 亿元收购恩智浦的 MEMS 车规业务,催生出全球第二大 MEMS 企业,带动 MEMS 板块热度升温。
但实际上,过去两年 MEMS 行业整体增速相对平缓。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新增传感器集成停滞,可穿戴设备(如 TWS 耳机)需求增长但体量尚小。至于汽车电动化转型,短期内可能减少对传统 MEMS 压力传感器的需求,目前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安全应用是行业关注的新增长点。
纳芯微业绩表现,图源:WIND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 MEMS 龙头,纳芯微已经两年连亏超 7 亿元,今年赴港 IPO 寻求融资。其在招股书中提到,一方面在于市场竞争加剧,领先国际公司在产品定价方面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对中国市场和中国供应商的利润带来巨大影响,公司的毛利率从 2022 年的 48.5% 逐年下滑至 2024 年的 28%;另外还因为报告期内包括研发投入在内的大笔投资等。
据 Yole Group 的最新行业报告,2024 年全球 MEMS 行业收入达到 1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主要得益于第二季度 " 库存效应 " 的结束。全年出货量达 310 亿颗,行业恢复至 " 疫情前水平 "。预计 2025 年将会有更好发展,在各终端市场大趋势推动下,到 2030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9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7%。
这个"蛋糕"虽然不大配资炒股网选,但随着矽睿科技下一步向安车检测继续装入资产,加之公司在二级市场外的业绩放量预期,估值层面仍具有优势,这也是其股价今年在交易前夕提前涨近 70% 的逻辑之一。(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黄田)
我要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